

黄浦江畔,万商云集。11月6日,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安徽润格,一场以“投资山东 共赢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对话会,成为一扇观察山东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的重要窗口。

这是一场关于信任的奔赴。50余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参会,其中不乏路易达孚、海克斯康、艾默生等国际巨头,他们用实际行动投下了对山东市场潜力的信任票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今天,跨国公司为何依然纷纷选择山东?
答案藏在开放基因里。山东作为开放大省,去年进出口、利用外资、对外投资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6、第5和第3位。236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投资设立了946个项目,目前在运营的外资企业总数超过了1.9万家。数字背后,是山东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积淀的开放胸襟与国际视野。也更能说明,跨国公司不是过客,而是山东高水平开放、高质量发展的金牌合伙人。
答案藏在产业生态里。当前,产业生态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支持、产业合作的核心要素。山东不再仅仅依靠其农业大省、资源大省的传统形象吸引外资,而是以全新的产业生态思维重塑自身魅力。2024年,山东19条标志性产业链规上企业数量超3.6万家,实现营收近11万亿元,均占全省的90%以上,产业生态的国际竞争力、吸引力越来越强。这些产业生态的完善,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不仅仅是市场,更是完整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创新生态。
本次对话会首次将“产业生态合作”作为核心议题安徽润格,并设置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主题圆桌对话,这一安排正是山东主动拥抱变革的最佳注脚。山东与跨国公司的合作,正从传统的投资贸易,向创新生态共建、产业链协同升级等更深层次迈进。
答案藏在创新脉动里。近年来,山东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和产业完备优势,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,不断强化企业梯度培育,持续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。国家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、专精特新小巨人加速崛起,数量均居全国前列。山东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,四新经济投资占比已达58.6%。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,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新材料,创新要素在这里加速集聚。
答案藏在营商土壤里。近年来,山东出台稳外资系列政策,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,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,严格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对外资准入实施管理,确保“准入准营”。今年,深入贯彻国家《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》,围绕有序扩大自主开放、提高投资促进水平等,又提出5方面23条务实措施。山东致力于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持续对服务跨国公司水平提档升级。
数据最有说服力。今年前8个月,全省实际使用外资65.5亿美元,规模居全国第五位;其中,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42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山东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决心,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成效,更是跨国公司“用脚投票”的务实选择。

这是一场关于共赢的奔赴。对话会上,山东提出四个“共创共赢”的合作路径:在产业升级上共创共赢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重点产业,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卡位入链;在完善协作机制上共创共赢,发挥跨国公司引领集聚效应,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,与山东本土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;在促进协同创新上共创共赢,推动跨国公司创新资源与山东产业需求高效对接,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安徽润格,与山东企业、高校院所、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,联合突破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;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共创共赢,让重商亲商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同时,一批贸易、投资领域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。这些项目不仅是山东与跨国公司合作的阶段性成果,更是未来合作的起点。它们像一颗颗种子,将在山东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,最终长成参天大树。
这场对话会,跨国公司带去的不仅是投资意向,更是对山东产业生态的认可与期待。而山东向世界展示的,也不仅是投资机会,更是一个正在深刻转型的经济大省融入全球、共赢未来的决心与诚意。
放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,山东和跨国公司的这场深度绑定,意义早超出了一个省的范围。它在告诉世界,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、有完整的产业体系,营商环境还在不断优化,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一点没减。同时,中国各地也在通过自身改革与开放,不断提升与全球高端要素的对接能力。
(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孙源泽)
海通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